2012-09-01

功法專題-地壓  文章及功法示範/入門弟子 柯芳賢

功法專題
地壓
文章及功法示範/入門弟子 柯芳賢
2012.9.1

「你今天練劈腿了沒?」

 偶而,我們會在師兄姊之間聽到如此的對話。對於不明究理的人可能會以存疑的眼光看我們,卻不知這可是我們「道家無極內功」中腿功的第一進階功法,是打開人體第一火關的重要功法,也是我們練習腿勁的必要功法之一,更是能讓身體回春的首要功法。

 當我們開關、鬆筋功法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後,師父便會指示我們開始練習「劈腿」,也就是眾所週知的「地壓」功法。記得第一次練習地壓功法時,發覺自己臀部翹得半天高,骨盆歪斜,兩腳痠軟,膝蓋無力,大腿內側緊繃,胯部外側因肌肉擠壓的緣故好像有點抽筋,這才警覺原來自己離師父所說的「筋要能鬆透」的程度,其實還差得很遠呢!

「地壓」功法

 正確的地壓功法是兩腳側劈成一直線貼地,兩腳板平貼地面,腳尖朝前方,身體貼地後雙手可向前伸直平貼地面。經過一段時間耐心地全身性鬆筋及多次的練習後,我終於漸能達到師父對於地壓功法的基本要求,也更覺得自己的身體較以前靈活許多,身體筋骨似乎有不同層次的體會,而下半身也已經能保持常態性的溫暖狀態。

 我覺得「地壓」功法的練成其實是全身性「筋骨氣血靈活通暢」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功法進階,而不是強壓式的結果;是以「氣」來達成「開關、筋鬆」的目的,而非以強拉方式達到身型的就位。因此,在練習地壓功法之前,我們得先將基礎的跪坐、丹田呼吸法、十二道環節開關功法,以及配合十二道環節開關功法衍生的基礎鬆筋功法練到位,再加上腰、胯部深層的鬆筋功法,配合練習時的呼吸即可完成。

 「地壓」功法屬於我們「道家無極內功」中「腿功」的部分,因此腿部的強健相形重要。我們可以持常習練下列的功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跪坐」功法

「跪坐」功法在練習時,可儘量將氣緩慢地吸到丹田位置,氣吸足之後再慢慢鼻呼,然後再逐漸地把呼與吸之間的時間拉長;完成跪坐30分鐘(但應量力而為)之後,起身時先伸左腳高跪,雙手護膝起身後,可兩腳與肩同寬先站定,此時氣血會往下流竄,腳部的細筋,也在此時透過氣血的充盈而達到滋潤效果。當我們周行不殆地練習成為習慣之後,腳部的大小筋脈,也可以因此而氣血充足充滿彈性及韌性,對於地壓的練習有絕對的加分效果。

 由於地壓功法在身體部分,首重腰間與胯根筋骨的開展與彈性,以及該區氣血的充足與通暢,因此腰、胯部的開關與鬆筋功法便異常重要,我們可以採用階段式的練習達到目的。

 「十二道環節」動功中的「胯大圈」功法,可以協助我們打開胯部及髖關節部位,活絡骨盆腔及腹腔部位的氣血。

 鬆胯功法(四部曲,即腳尖相接、腳根相接、側胯及前胯),是協助我們更細緻地鬆開胯根的重要功法,建議大家練習時要注意頭虛頂,舌抵上顎,脊椎拉直,上半身儘量保持不晃動,重心儘量往下沉降,只以胯部劃圓,順時鐘及逆時鐘各轉36圈或是以9的倍數上增,確實地以圓轉的鬆柔方式,打開胯區週圍筋脈。

「M式鬆身蓄勁」功法

「M式鬆身蓄勁」功法除了可以協助我們鬆開坐骨、兩邊的薦髂關節區、臀部的筋脈之外,沿著脊椎往上,更可以協助我們鬆開薦椎與腰椎的骨節,強化腰腎間的筋脈。M式加上左右伸腿,腳尖朝上的功法則可以鬆開坐骨及大腿後側的筋脈;而當伸腿時腳板平貼地面,腳尖朝正前方,則可以同時鬆開大腿的內外側。我們練習時可以儘量配合呼吸讓身體往下沉坐,伸出去的腳完全放鬆,儘量貼近地面,如此才能讓腿部的細筋鬆透。M式加上前彎鬆腰功法,可讓頸椎、胸椎、腰椎及薦椎的每個椎節以反向(反堆疊)的方式鬆解,練習時將注意力(意念)放在腰椎與薦椎相接之處,更是鬆開腰間筋脈的上乘功法。但,若是高血壓患者,則建議練習時間不宜過長。

 由於鬆筋的功法無法以次數來計量,我們可以藉由數息,來協助記錄練習時間的長短,例如左腳伸出去放鬆後,可以維持9個呼吸的時間,或是以此倍數增加,呼和吸之間可以儘量把時間慢慢拉長,身體再放鬆柔。

 以上的功法在練習時偶而會有打嗝、打哈欠,甚至腸子蠕動的感覺或是放屁,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持續練習,這些症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坐式攀足動趾」功法

「坐式攀足動趾」的功法是全身性的鬆筋功法,不僅可以協助我們打開腰腎間筋脈,也可以鬆開肩背部、臀部、薦髂關節及腿部後側的筋脈,是最簡單幫助我們調理身內水火狀態的功法,更是我們在練地壓之前不可或缺的準備功法。我們可以利用每天早上起牀後或晚上睡覺前,或是可利用的其他閒暇時間練習,以便徹底地鬆開、身體陽面的筋脈。練習時首先舒服安穩地坐在地板上,將兩腿伸直,雙手後撐,腳趾配合呼吸抓放36次,充分活絡腳部末稍後,吸一口氣,配合鼻呼的同時身體向前彎曲雙手攀足,讓雙掌心的勞宮穴能接觸到雙腳底大腳趾底部與第二腳趾相接處附近的湧泉穴,腰部、背部、頸部、頭部自然放鬆,讓全身呈自然休息狀態的半圓弧形。剛開始練習時若手掌無法觸碰到腳底,可以先將膝蓋往上彎曲,重點在手掌與腳底的接觸,注意力放在腎臟部位,吸氣時把氣吸到該處,氣吸足後再慢慢鼻呼,停留9個呼吸後再回復,如此重複練習數次以便達到身體鬆柔的目的。若練習時雙腳已經可以伸直,腰腎間已經放鬆,則可以再進一步吐氣,讓身體儘量接近腿部,如此便可更深層地達到全身性的鬆筋目的。

「跪坐旁分式」功法

「跪坐旁分式」的功法顧名思義是跪坐功法的延伸,也是我們在練習地壓功法之前必須完成的胯部進階功法。練習時可先由單腳旁分開始(通常由左腳開始),再練習雙腳同時往兩側分開。練習單腳旁分時,可將身體所有重心置於一腳上,頭部虛頂,舌抵上顎,脊椎拉直,身體儘量不前傾或後倒,腳背貼地,腳尖朝後,另一腳膝蓋微彎並向側邊延伸,讓胯部同時向側邊放鬆,我們可以維持此姿勢練習18個呼吸(或以上),再換腳。當練習雙腳旁分時,很重要的仍是要維持頭部虛頂,讓頭頂的百會與身體底部的會陰成一直線,舌抵上顎,全身尤其是腰部放鬆柔,腳尖朝後,腳背平貼地面,讓全身重心沉坐到會陰,如此亦是練習18個呼吸或更久的時間,以充分鬆開胯部內、後側、大腿內側到膝蓋內側的筋脈,更可深層地鬆開膝蓋四周的筋脈。


「單腳地壓」功法

「單腳地壓」則是跪坐旁分式的延伸功法。練習時可先將左腳伸直於身體左側貼地,右腳彎曲在身後,吸一口氣後配合鼻呼的同時身體正面向左下彎,讓身體儘量貼左腳,如此同樣維持9個呼吸或更長的時間。剛開始練習時,身體可能無法貼近腿部,我們可採階段方式練習,亦即第一階段向左下彎到身體可以承受的高度後放鬆9個呼吸(或其倍數)的時間,然後再一次吐氣,身體再向下彎一點點(視身體狀況為之)。如此經過不斷反覆且多次練習後,可讓腿部後側,接連臀部、腰間、背部的筋脈更深層地鬆開。一腳練習完畢之後,再換另外一腳練習。

「天壓」功法

「天壓」功法,是我認為在我們習練的功法之中,最輕鬆舒服的一種,我們可在床上(或地板上)仰臥貼牆練習。首先貼牆側坐後,再慢慢躺下,隨即轉身雙腳貼牆高舉,臀部亦貼牆,讓身體在臀部位置與牆面成90°垂直,腳在上。之後再緩慢地讓胯部、雙腳放鬆地貼牆往下側分,雙手合太極貼住丹田,練習下丹田呼吸法。此時胯部會逐漸地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自然鬆開,我們若是睡前在床上練習,亦可練習到自然睡著無妨。

輔助鬆筋功法 I

 在練習雙腳的「地壓」功法之前,我們尚可練習兩種輔助的鬆筋功法。一種是坐在地板上,讓雙腳底相接,雙手環握雙腳,吸一口氣後配合鼻呼的同時身體往前彎,腿部儘量貼近地面,而身體則儘量貼近腿部。身體往前彎的同時,若能讓下顎超出雙腳尖端,則可深層鬆開薦髂關節四週圍、臀筋及胯部的環狀筋脈。同樣的,我們可以維持這個姿勢,練習9個呼吸或其倍數以上的時間。之後,再將雙腳伸直,雙手後撐,腳趾、腳踝動一動,紓緩之後再重複練習。

輔助鬆筋功法 II


 另一種輔助鬆筋功法則是坐在地板上後,將雙腳儘量打開,胯部、大腿、膝蓋、腳踝皆放鬆,準備好後吸一口氣,鼻呼的同時身體慢慢往前彎,儘量讓身體貼近地面,雙手亦輔助貼地,維持此姿勢練習9個呼吸或其倍數以上的時間,再慢慢用雙手撐地起身,再用雙手由雙膝蓋外側將雙腳往中間靠攏後,腳趾、腳踝動一動,紓緩之後再次重複練習。此時,亦可雙手搓熱,往後輕撫腰腎間,往下輕輕按摩雙胯外側,到膝蓋外側,再到小腿外側,及腿部內側等等部位。
輔助鬆筋功法 II

輔助鬆筋功法 II
師父常提醒我們「筋是用鬆的,不是用拉的」,在練習地壓的過程當中,我有很深刻的體悟。「氣走筋」是我們練內功者耳熟能詳的事,然而,氣無形、無體,吾人又如何能體察呢?我發覺,在練習地壓的過程中,剛開始時由於腿筋不夠鬆柔,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感覺緊繃、痠痛難耐,功法無法到位。然而,經過多次的嘗試,當我能夠自然地配合呼吸的調整練功完畢之後,卻覺得腿部每一吋細筋似乎皆有開展與舒暢的感覺,胯部、臀部及雙腿經常有溫煦之感,腳底湧泉位置則經常有氣動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我發覺自己似乎全身性地肌肉更加緊實有彈性,尤其是在臀胯部位。並發覺每每只要配合功法調整呼吸,就能很輕鬆地把腿筋鬆開了。

 練完鬆胯功法應注意的是,起身之後建議先雙腳與肩同寬站定,調整呼吸,讓氣血下行後再輕敲前胯、側胯、臀部及其他會痠麻或不舒服的地方,之後再配合趾懸動、踝懸轉、膝鐘擺等功法加以紓緩。

 若以上功法皆已讓身體達到一定層度的鬆柔之後,則「地壓」功法的完成便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地壓」功法 - 雙手撐地

 在練習「地壓」時,可先雙手撐地下蹲、墊趾、身體前後慢慢晃動,舒解腳趾、踝及胯部,之後再將雙腳往兩側分開。剛開始練習時,我們可以在雙腳側分到一定高度後以手肘撐地,支撐身體的重量,胯部及腿部完全放鬆,配合吐氣的同時身體慢慢往下沉降。當在練習期間,胯部會有痠、麻、痛等現象,此時我們可以配合不斷地吐氣,不僅可紓緩初期的不適感,更可以吐出身體的濁氣,讓身體更進一步地鬆柔,也能更進一步地鬆開胯部、髖關節及薦髂關節等部位周圍環狀的筋骨。

 當我們可以身體貼地、雙腿亦可貼地側分時,可更進一步以手掌撐地身體前後移動,進而帶動胯部的前後移動,更深層地達到地壓功法的效用,或是配合不斷地吐氣,貼地俯臥停止不動。

 起身時可雙腳以腳根、腳尖向內互移方式讓雙腳緩慢往中間靠攏,當雙腳已在中間並攏(即成彎腰撐地姿勢)時,可再一次下蹲、墊趾,身體前後慢慢晃動,紓緩後,再吸一口氣,雙手護膝,慢慢撐起。起身後很重要的是配合吐氣輕敲胯部、吸氣提膝腿部左右輕晃以鬆胯,再配合趾懸動、踝懸轉、膝鐘擺等功法加以紓緩。「抱腿吻趾」功法則可協助
將在練習過程中外擴的部位深層地歸位。直到胯部紓緩到不適感減輕後,我們便可再次重複練習。

 如前所述,「地壓」功法是我們練習腿勁前首先要完成的重要功法,也是我們回春功法之基。除了在練習前要作全身性的鬆筋之外,在練習時更要注意呼吸及吐濁,以上是個人簡單的練功心得,謹供師兄姊參考,並請指教。

「地壓」功法 - 雙手前伸

 為了讓我們在功法的學習能夠更上一層樓,願大家一齊努力,皆能在今年結束之前達成師父為我們設定的目標 — 〝劈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