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專題
道家M式鬆身蓄勁功法
文章及功法示範/入門弟子 柯芳賢
2013.7.1
當外國的〝M〞遇上了中國的〝內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為何中國的〝內功〞會有個外國的名字呢?
這是我剛開始練功時的疑惑。不明究理地照著師父的教導練功,說要提問,也真的不知該如何問起,就這樣傻呼呼地〝沉坐著〞,或者更貼切一點的說法是〝杵〞在那兒。一段時間之後,筋骨還覺得滿舒服的。坦白講,如果說當時的我喜歡練本門的「M式鬆身蓄勁功法」實在是有點兒言過其實;說偷懶,只想撿輕鬆舒服的功法練,倒還貼切些。眼尖的師兄姊或許會發現我常常一沉坐下來就是大半天的不起來。
台語有句諺語說:「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這句話原本是用來鼓勵人們凡事堅持必有所得。不過,我覺得用在練功方面,好像也行得通。奇妙的事情就在每週日我開始到中正道場練功後第三次的週日發生了。當時我們還在國家音樂廳的迴廊上練功,夏日早晨陽光斜射,雖不致於有所謂曝曬的情況,但陽光與空氣中濕度與熱度的交織下,著實讓人覺得悶熱不已,雖然只是上午八時許,週遭的氛圍早已讓人有不適之感。由於前一天晚上看週末電視影集較晚睡,而早上一大早便到中正道場練功,我在練十二道環節動功時已呵欠連連,才剛完成了由下到上的七道功法,就開始覺得頭昏眼花,有反胃不舒服的感覺,當時覺得這下子可糗大了,提早到場練功的只有二位師兄,而大家也是各據一方,各顧各兒的暖身,萬一我真的昏倒了怎麼辦。而就在我還來不及決定該如何處置時,身體卻已不自覺地雙手合十沉坐下來,我想這樣也好,反正又不方便躺下,就維持這個姿勢休息一下吧!就這樣,我慢慢調息,遵照師父曾經教導的方式將注意力放在背後腎臟部位,緩慢地鼻吸,確實地把氣吸到腎臟的位置後,再慢慢鼻呼。經過幾次呼吸之後,我開始覺得背部腰腎之間有股暖流順延著脊椎開始往上竄升,到達後腦杓後有種脹滿的感覺,頭昏眼花的情況,漸漸消失。又過了一下子,漸漸地口水變多了,我自然地吞了幾次口水後,奇妙地發覺口水竟然有甘甜的味道,這時我覺得自己因為有新的發現而愉悅但卻不興奮,就這樣我沉浸在自己的新發現中好一陣子,身體的狀況也漸漸好轉舒服起來。接下來,即使我想再多享受這種感覺也不行了,因為團練的時間已到。我紓緩地吸一口氣,雙手護膝,慢慢撐起後,覺得好像全身的氣血快速地往下流竄,頓時間,頭腦清空了,眼睛發亮了,再過了幾秒鐘,我發覺臉頰變紅潤了,而此時口水卻仍然如泉湧般未曾停歇。這時我才驚覺「M式鬆身蓄勁功法」真的是妙處無窮啊!當天我便是在〝迎香含笑〞的狀態下完成上午的動功課程。
「M式鬆身蓄勁功法」是我們練功後學習的第一個最基礎、最重要的大功法。也是我在帶領研習班課程新學員練功時第一節課就會介紹的功法。這個功法為何取名為「M式」?又如何「鬆身」、「蓄勁」呢?接下來便讓我們來一一探討。
【左半步】 【右半步】
「左半步,右半步,雙手合十,配合吐氣的同時,身體慢慢往下沉坐…」這是師父在教導我們練習「M式鬆身蓄勁功法」時,所說的口令,但有時候我們偶而會聽到部分師兄姊互相交流時會說成「…往下蹲」。到底「…往下沉坐」與「…往下蹲」有何不同呢?以個人的體驗來說,若身體只是「往下蹲」時,「蹲」從足,身體只屈膝而沒有完全達到放鬆往下沉坐的境界,則無法讓身體完全呈休息的狀態,既然無法呈休息的狀態,即無法達到鬆身、蓄勁的境界。其二者之間實際上是有很大不同之處的。再者,身體「往下蹲」時,不自主的腿部會用力在膝間,而導致腿部濁氣無法下降沉腳底,整個身體是硬撐在半空中的;反之若以「往下沉坐」的方式,則腳踝、小腿、膝間、胯部皆能輕易地放鬆,進而身臀亦得以紓展,以達到鬆身的境界。因此,建議大家,在練習此功法時,仍應儘量依師父所教導,以「往下沉坐」的方式練習,效果較佳。
當身體很安穩地「往下沉坐」時,我們的身形便回到與在母親腹中的情況類似,膝屈、臀展,脊椎成自然圓弧形,此時從正面看,整個人很像〝M〞的英文字母,腳的底部與身體的底部極為相近,整個身體回到幾乎是一個橢圓的蛋型,若能雙手合十冥心沉坐,舌抵上顎,將注意力放在背後腰腎之間,吸氣時儘量將氣吸到腎臟部位,再鼻呼,則可以很快地幫助自己消除疲勞恢復元氣。「腰為腎之府」,而腎又為吾人的「先天之本」,一個人生命力的強弱,行動力的積極與否,皆與腰腎的健康有著很大的關係。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打電腦、開車、開會、看電視等等,其大部分時間的生活幾乎都是坐著的,腰腎之間長時期缺乏鮮活氣血的滋潤,其鄰近間的筋骨也因此而逐漸僵化變硬,歷經日積月累的摧殘,「先天之本」逐漸衰敗,而人的生命也將逐漸凋零。上半身的壓力,也因為下半身無法順利排濁,而產生各種心血管或臟腑器官的病變。我們再觀察早期務農的女性,由於從事農務期間,身體長時期的往下沉坐,胯部較現代人強健,腰腎間甚至往下到薦椎及坐骨區也因此而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有足夠氣血的滋潤,進而生育及自然生產的能力亦較現代人強健許多。足見「M式鬆身蓄勁功法」可謂解決現代人身體不適最簡單、方便的基礎功法。
【身體前後緩慢晃動】
在練習「M式鬆身蓄勁功法」很重要的是雙手合十,手肘在膝蓋內側,把注意力放在腎臟的位置,緩慢地吸氣到腎臟,再緩慢地鼻呼。往下沉坐一段時間後,身體可前後緩慢地晃動,練習九次或其倍數。
【身體左右平移】
之後更可以左右平移。此時,腳板平貼地面,儘量不要因為胯部的左右移動而有腳板內、外側離開地面的情況。腳趾輕扣地面可以穩住身體的重心,讓平移更順暢、容易,胯部鬆的程度更深層。如此練習左、右各九次(或其倍數),將有最紓緩的鬆胯功能。
之後,再進一步與其它功法結合,而有多項式的變化。其中主要的有:
【伸腿腳尖朝上】 |
伸出去的腳,腳尖朝上,膝蓋打直,讓胯部儘量放鬆,整個腿部亦儘量貼近地面放鬆。此時整個腿部後側到胯部後側,上至坐骨的位置可以完全伸展,薦髂關節、薦椎及週邊的筋脈也能因而有適度的伸展。左腳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九個呼吸或其倍數來協助計算時間長短),腳尖前扣,腳板著地,腳趾輕扣地面抓地,另一隻腳協助慢慢撐起,直接換邊。以伸出去的腳儘量不縮回的方式換邊,可以協助整個腿部筋脈的強勁,更可加強膝蓋周圍筋脈的韌度與彈性,因此,建議大家不妨試著練習看看,若一時無法直接換邊,亦可以雙手撐地的方式協助腿部直接換邊。
【伸腿腳尖朝前】 |
二、左、右伸腿,腳尖朝前:
伸出去的腳,膝蓋打直,腳板平貼地面,腳尖朝前,此時不僅胯部內側、大腿內側到膝蓋及小腿內側可以更深層地鬆開,側胯筋脈則可因腿部的外伸而向後推擠,大腿外側至膝蓋、小腿外側、腳踝外側等處,皆可獲得充分的開展,而其開展的程度則依腳踝鬆關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此功法將可協助吾人在地壓及進階腿部功法的成就。
【膝彎往內觸地】 |
三、左、右腳膝蓋微彎、往內著地:
當練習此功法時,我們偶而會聽到胯部有「喀」的一聲,如同胯部掉落的聲音。這是因為臗關節在平日作息間,因為習慣或身體過度緊繃,不夠鬆柔的情況而有錯位現象,當練習此功法時,臗股關節得以鬆開,回復原來的位置。此時我們可以配合身體前後慢慢地晃動,進一步鬆開胯部內前側與內後側的筋脈。胯部的外側,則可能因為臗股關節向外位移而有推擠之感,此時更應注意配合呼吸儘量地放鬆。
【鬆腰功法】 |
依循著練功由下而上的練功進程,我們在練習胯部各項深層的開關、鬆筋功法之後,更可以往上結合鬆腰的功法。雙手護膝後,身體慢慢撐起,緊接著頭部朝下,頸部放鬆,雙手反握腳踝,腳板平貼地面,腳尖朝前,膝蓋打直,腰部、背部儘量放鬆自然下垂,注意力放在背部腰腎之間,吸氣時儘量吸到腎臟部位,再慢慢鼻呼,讓腰椎一節節往下(即頭部方向)充分伸展。以此姿勢靜止一段時間,感覺腰部有鬆開之感後,我們更可以配合腰部左、右旋轉,充分地讓腰間鬆開。
【鬆腰功法】
(左、右旋轉)
此時,若讓頭頂的百會朝地平面的方向垂直向下,則頸椎便可完全地放鬆開展,這也是在我們所有功法中,唯一可讓頸椎放鬆的功法,我們也可以配合呼吸,結合十二重樓平轉功法,進一步鬆開頸項間的筋脈。
師父在【道家無極內功心訣】第一集中提到「人數息、鬼聽息、神偷息」,以上的功法我們皆可以「數息」的方式協助自己計算練習時間的長短。所謂「數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自己的呼吸數,師父說:「一呼一吸,謂之息。」換言之,我們在練習鬆筋功法時皆可以自己的呼吸數為計算基準,其重點是呼吸要緩慢,身體要儘量鬆柔。
【輕敲側胯】 【輕敲臀部及薦椎】
當練習完「M式鬆身蓄勁功法」後,準備起來時,可以雙手護膝,慢慢撐起,兩腳與肩同寬先站定,讓全身氣血往腳底沉降,此時可配合調息,讓身體氣血和暢歸位,再輕敲前胯、側胯、臀部及薦椎,舉凡會緊繃、會痠麻不適之處皆可輕敲。
師父常提醒我們,「練功者在身體的修煉重點主要是不讓自己像一般人一樣的凋零」,而「M式鬆身蓄勁功法」則是一項最簡單,卻又非常重要的功法,只要大家能夠體悟此功法的訣竅,配合呼吸,深層地解開身體的包袱,生命力自然湧現,也能讓自己青春長駐,生命長青。